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神话故事 > 神话故事
清代监狱里的非正常死亡
admin2024-01-05【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在清代 [注: 清朝-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监狱的非正常死亡是非常严重的,当时
在清代[注: 清朝-清朝(公元1636年~1912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监狱的非正常死亡是非常严重的,当时这叫做“庾毙”,即在监狱里病死了。曾经当过四川[注: 四川省-四川省,简称川或蜀,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一个省,省会成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风光秀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按察使[注: 按察使,唐初仿汉刺史制设立,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anchashi](主管政法的副省长[注: 省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的行政机关的第一号人物。完全的说法是:某某省人民政府省长,为官。省长是省政府的第一位,是该省的第二位。])的清人张集馨在其自撰年谱上说:“前此通省庾毙者,每年不下一二千人。”一个省每年非正常死亡的在押人员,竟然高达一两千人!
之所以有这种超高的致死率,直接原因是清代监狱的生存条件高度恶化,犯人受到非人对待,但归根到底,弊根则在于当时监狱管理者的权力恶性膨胀。
当时看守监犯的叫做“禁卒”、“胥卒”,顾名思义,这不是“官”,而是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的差役。照理说,他们并无多大的权力。然而,监狱之内,天昏地暗,潜规则横行,隐权力暗生,狱吏如刀俎,监犯如鱼肉。狱吏的举手之力,可以决定监犯的祸福乃至生死,借用清人的话来说:“人命可出可入,讼狱可上可下,盗贼可拘可纵。”总之他们可以用来“威福”的隐权力极大。
进“老监”还是“现监”,要靠 “权力赎金”决定
清代的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家、桐城派祖师爷[注: 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师爷由幕主私人聘请,与幕主实属雇佣关系。]方苞[注: 方苞(1668——1749),字凤九,一字灵皋,晚年号望溪,安徽桐城人(今属桐城市区凤仪里)。方苞生于江苏之留稼村。]曾在康熙[注: 大清圣祖仁皇帝,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为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五十一年[注: 邱永传,集词曲后期为一身的唱作型歌手。其独特的风格 沙哑的嗓音,在世风日下歌曲泛滥的时代,更是尤为的突出其不俗的独具一格。]三月(1712年),因为受一起[注: 概述:1、名词,专指一类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2、动词,指利用特权对异己进行构陷。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的牵连,被关进了刑部[注: 定义中国古代官署。东汉尚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