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中国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故事
灵渠古运河仍显新貌丨水润中国从东风堰出发对
admin2024-01-27【中国历史故事】人已围观
简介封面新闻记者苟春、宋晓、李家瑜 灵渠 成功申请日期:2018年8月 项目文件: 灵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 它连接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
封面新闻记者苟春、宋晓、李家瑜
灵渠
成功申请日期:2018年8月
项目文件:
灵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全长37.4公里。 它连接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通。 大量粮草通过水路运往岭南,秦统一岭南。 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俯瞰美丽的灵渠。图片来源灵渠博物馆
4月29日,“灵渠‘世界第一险’开园仪式”在桂林市兴安县千年灵渠举行。 随着几名身穿铠甲的“秦兵”吹响号角、鸣放礼炮,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灵渠陡峭的城门缓缓打开。 湘江与漓江的水汇合后,向下游冲去。 然后下来。
凌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始建于战争时期,连接南北水网。 后来促进了文化融合,促进了商业贸易,种植了农田作物。 运河之水所到之处,都会带来福祉。 经过历代维护和修缮,凌运河仍具有通航功能,并继续发挥灌溉、排洪、生态供水、文化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不断扩大。
因水而繁荣
三分进李七分回湖南
灵渠水街街景。楚业廷 摄
清澈的灵渠水倒映着宁静祥和的村庄。 对于居住在灵渠附近的村民来说,他们的祖先就是从这条小河出发,南可到达珠江广州,北可到达长江武汉。
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4年。 秦灭六国后,五十万大军奔赴岭南。 为了解决部队的粮食和俸禄问题,在湘江和漓江之间开凿了这条运河。 它被用作食物通道。 迅速统一岭南地区。
灵渠头工程位于今桂林市兴安县东部的分水塘村。 作为整个工程引水的核心枢纽,湘水河(指湘江上游的阳阳河)就在这里分隔开来。
“湘江是用沙子揉成的,中间砌一块石头做成水嘴(类似都江堰的鱼嘴),前面削尖,湘江就分成两部分。” 达到水位后,分别引入北运河和南运河。 响水河的三分之三流经南运河,汇入漓江; 湘水河的百分之七十进入人工开挖的长约10公里的北运河,绕开湘江老航道,然后再次汇入干流。
此外,灵渠运河拥有许多当时世界领先的技术,比如世界上最早的船闸——陡闸门,通过36个陡闸门的开闭控制水位的升降,让船舶通过。即使在低水位时也能畅通无阻地航行; 如“曲线生成”“闸门”技术,将水道设计成曲线,减缓坡度,满足通航要求。
水丰富
“有了水运,水浇地就很广阔了。”
灵道流水。楚也挺摄
兴安县北郊有一片富饶的稻田区,是标准的“高产田”。 由于灵渠灌溉系统的存在,人们习惯性地将北郊的稻田称为“瞿田洞”。
据当地水利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片水田面积233公顷,是灵夸尔帮助开垦的第一块良田。 如今,在兴安县博物馆里,一组组老照片依然记录着20世纪60年代、1970年代“渠田洞”忙碌的丰收景象。
历史上,关于灵渠灌溉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12世纪。 时任靖江(今桂林市)知县李浩曾修筑灵渠。 他的墓志铭中记载:“县旧有灵渠,以漕运,灌溉田地”。 宽的”。
千百年来,兴安人民先后在灵渠水渠上筑坝、支渠、涵洞,以利灌溉。 灵渠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两种:自流灌溉和抽水灌溉。 灵渠上的水涵是重力灌溉的引水口,直接将水引入附近的田地。 当需要水时,田坝的开口打开,水可以自动流入稻田。 在渠高水位低的地区,则使用洒水车、洒水车。 水轮水泵等提水灌溉。 据了解,目前直接从灵渠引水的灌溉支渠有18条,总长129.7公里,水轮泵站9座。
“凌渠胜银河水,流入人间灌溉稻梁。” 近代,为了充分发挥凌运河的灌溉效益,在历史基础上对凌运河进行了全面修复,并维护、扩建和修建了多条灌溉支渠。 修复重建了部分灌溉堰坝,将原有的灌溉滚筒车更换为水泵,修建了芝岭水库等设施,补充了凌渠灌溉水源,使凌渠灌溉工程体系更加完善,灌溉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灵渠总灌溉面积已达6.5万亩,覆盖兴安县5个乡镇186个自然村,受益群众5.9万余人。 灌溉区除种植水稻外,还种植葡萄、柑橘、草莓等经济作物。
与水共存
千年运河焕然一新
1939年,桂黄公路、湘桂铁路相继开通。 此后,灵渠的出货量逐渐减少,直至停产。 如今,经过一系列修复和改造工程,其航运在中断数十年后已“复活”。
恢复通航后的灵渠,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体验昔日“浮舟过岭、小桥飞云、青山环抱、清澈的溪流环绕着村庄”,感受这条千年运河的灵动与神奇。
经过历代人的保护和修缮,灵渠的灌溉、排洪功能至今仍在延续,福泽着这片土地。 同时,灵渠可以以桂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为契机,积极融入全区旅游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古运河魅力。
2018年8月14日,灵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这也成为一张“黄金名片”,让更多人了解灵渠。
同时,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结合灵渠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了“大秦帝国穿越游”、“灵渠米线美食游”、“灵渠民宿游”等休闲度假产品。 《香格里水游十里》。
兴安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围绕灵渠探索“旅游+水利”、“旅游+农业”一体化发展模式,对上游沿线72个村庄进行整治提升漓江打造一批现代农业项目。 示范区、灵渠南运河民族田园综合体、灵渠北渠欢乐花田乡村休闲旅游区等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