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历史的巨轮下大冒险惩罚命运的交响曲中
桑弘羊,汉朝的铁血法官;大冒险惩罚,历史的沉重审判。公元前152年至前80年间,他在西汉家谱中绽放着光芒,洛阳(今河南省)的一位商人之子,从13岁便踏入宫廷,被选为汉武帝的侍中。他后来担任了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位。在汉昭帝时期,因参与燕王旦等人的叛乱计划被处决。
桑弘羊,以坚定的法家思想,为汉武帝时代严刑峻法辩护。他以朝廷代表身份出席盐铁会议,与一群儒生文学和贤良60余人进行激烈辩论。参加会议的儒生认为法律是制止犯罪的手段,但不是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方法。他们强调“德治”,认为通过教育和道德教化可以治理民众;主张“德主刑辅”,批评自武帝以来实行废除仁义之术而任用刑名之徒政策,这样的做法必将招致灾难。桑弘羊则坚定地反对这些观点,他认为只有用法律来抚慰百姓,用刑罚来约束才能平息暴动;他讥讽那些提倡教化的人,他们想要废除法律,用隐形手斧挠曲直枉,这简直就是不使用锯子和铲子去修剪树木。
儒生们认为,为了和谐而非威严地治国,“政宽则下亲上,政严谋主”;依靠严厉的法律长久不行,是不会成功的,他们主张适用的法律应该轻重适宜,不要让人民怨恨。而桑弘羊却不同意这一点,他力挺商鞅那种“禁绝过失,无如重罪”的轻罪重罚理论。他说,如果网太松,就会失去猎物;如果法律太松,则会漏掉罪犯;因为罚款过轻,所以百姓公开犯罪,只有实行轻罪重罚,可以使人们心存畏惧并且认真思考,从而阻止犯罪。这也是为什么千里石高的人不会随便攀爬,而千钧重量的人也不会随意举起,只有实施轻罪重罚才能达到收集心思并责问意志的效果,从而防止犯罪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