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5个神话故事背后的历史真相
汉灵帝刚即位时,窦太后临朝,封其父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两人是名士一派的支持者,他们召回了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和杜密,让他们复出任官。陈蕃向窦武提议,要消灭宦官才能使天下平定,他说:“我已经八十岁高龄,还能图什么?只希望能在朝廷除害,为将军立功。”然而,窦太后仍旧信赖宦官,不愿下决心。
这次行动却意外地激怒了宦官,曹节、王甫先发制人,将窦太后软禁,并用灵帝之名宣布窦武、陈蕃谋反,将他们杀害。这导致宦官再次掌权,所有被窦武和陈蕃提拔的人都被撤职。
李膺、杜密被迫回到家乡,一些名士和太学生更加尊敬他们,对宦官愈加仇视。宦官则把这些人视作死敌,无端陷害。张俭曾经揭露过侯览,被侯览报复。他诬告张俭与同乡二十四人结党案件,由于这个机会,曹节逮捕了更多党人的名字。
汉灵帝问原因,被告知这些“党人”想要推翻朝廷图谋不轨,便迅速下令逮捕。在各州郡中,再次掀起波澜,有人得知消息并警告李膺,但他坦然自若:“我逃跑,只会害别人。我六十岁了,不管生死,都无所谓。”
随着监狱关门,他遭受拷打而死。而杜密也选择了同归于尽。当汝南郡督邮奉命捉拿范滂时,他因难以面对任务而哭泣。在范滂投案前夕,当县令郭揖接到命令准备抓捕时,也感到犹豫,最终决定交出印章,与范滂逃走。但范滂坚持留下来,说:“如果我去世,这可能会停止对党人的迫害。我怎么能让你承担责任?”最终他选择留在监狱中等待审判。
他的母亲带着孙子来探望他,他安慰她:“死亡之后,我弟弟会照顾你。你不要过分悲伤。”母亲回答,“只要你像李膺和杜密一样有好名声,我就满足了。你也不必难过。”
就在这样一个悲剧发生的背景下,一百多个像李膺这样的学者、一百多个像范滂这样的贤才,以及数百位声望显赫的人物,都因为与宠臣有怨恨或只是被误认为“党人的帮凶”,遭到了牵连:有的被杀,有的充军,有的永远失去了仕途机会。而只有那个与侯览相争的小人物张俭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在不同的地方隐蔽生活,其收容他的每个人都遭受惩罚,从监禁到杀戮,再到整个郡县遭灾祸不已。
这两次“党锢之祸”,重创了一批清廉正直之士,使得行政岗位几乎完全落入宫廷奴婢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