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巡幸秘闻不走回头路的两都奇遇
记者近日从正在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深入研究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获悉,元朝确立两都制之后,历代皇帝每年往来于大都和上都之间,但往来走的道路不同,基本不走“回头路”。网络配图
元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的金莲川草原,是一片广阔无垠的草原,而元大都地处今北京市中心,那里是繁华与文化交织在一起的地方。两地直线距离为270公里左右。在元朝兴盛时,两都之间共有4条驿道相通,其中有两条是元朝皇帝每年两都巡幸时所走的路线。
据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文物与历史研究人员李艳阳介绍,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确立了这套完善而复杂的制度之后,历代皇帝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长达数千里的旅程——他们会出发时从大都市由东道“辇路”赴草原上的另一座城市——上都是,在那里,他们将会展现出自己的权力和威严,然后返还时,由那片风起云涌、生机勃勃的地带经西道“孛老站道”回归到繁华的大都市。
这些路径在《元史》中留下了宝贵的记录。其中,这条被称作黑谷东路(俗称“辇路”的道路,全长370多公里,是一个连接着两个世界的小径。这条小径设有18处行营,是专为皇帝设计的一条通行之道,从大都会经过居庸关,再翻山越岭进入那片广袤无垠、遥远而神秘的地平线,最终抵达那座静谧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上都是。
相反,当他们返回的时候,他们会沿着另一条更长一些但同样精心规划的小径,一共540多公里,有24个行营守护着这个旅途。这段旅程开始于南下的城市,然后穿过张家口,大致沿着京包铁路线向北延伸,最终回到那个灯火辉煌、大放异彩的大都会,这一路也被人们誉为“孛老站道”。
李艳阳说,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政治考虑,都促成了这一切。蒙古族人以牧业为主,他们习惯于随水随草移动,以适应四季变化。而当那些掌握中原版图的大君们迈步前往漠北交通枢纽——上都是,便能加强与漠北宗王贵族间的情感联系,更好地掌控整个帝国。此举不仅体现了其统治能力,也让得到了尊敬和支持的人们更加团结协作,为国家稳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