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中国历史上十大天才文人之首1298年生于繁华之地1358年离世留下千古绝句
字子美,以徽州歙县郑村为家。出生于元成宗大德二年的春日,寿终于惠宗至正十八年的秋风,享年六十一岁。在幼时便表现出敏捷的悟性和对知识的渴望;长大后,他博览群书、精通六经,对《春秋》尤其有深刻理解。他的教学活动广受欢迎,有许多学者前来师从他,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在当地创办了师山书院。
曾经,他隐居东南神山——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草堂,在此居住了十余年。到了至正时期,他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和奏议大夫,但因病辞职,不再应征。他整天致力于著述工作。当明朝军队到来,他不愿意向守将投降,而是选择自缢身亡。
郑玉留下的作品包括八卷的《师山文集》和五卷的遗作,以及周易、春秋等经典注释,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四库全书》并传颂百代。他以敏锐的思维和深厚的学问著称,其门人众多,以至于他的住宅无法容纳所有学生,因此他不得不建立师山书院来接待他们。
对于文章创作,不事雕琢,与虞世钧、揭披翼、欧阳修等古代文学大家齐名。至正十四年,他被授予翰林待制一职,但因为健康问题没有赴任。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他坚决拒绝接受官位,最终选择北面三拜而死。
他曾写过一首诗:“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表达了他对知识与文化的执着追求。他也因此获得了“师山先生”的尊称,其作品中有《师山集》的收录。这位卓越的人物同郡程以文赞扬其高超的手法,使得他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为后世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