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国学数典中的人物
曹松,字梦征,是唐代晚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卒年份不详,但根据史料推测,大约生活在公元828至903年之间。他出生于舒州(今安徽省桐城和潜山一带),但关于他具体的籍贯,有时被记录为桐城人,有时则是潜山人。
曹松的生活经历充满了变动和困顿。在唐朝末年,他避乱于洪都西山,后来又依附建州刺史李频。但随着李频去世,曹松再次流离失所,没有稳定的归宿。直到光化四年的进士考试中,他才得以入仕,并最终授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的职位,但他在任内不久便去世。
作为诗人的曹松,以其苦吟的精神和对五言律诗的工整处理而闻名。他倾向于写作叙事性较强、情感深沉的作品,如《崇义里言怀》中的“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反映了他的自我形象。而作品如《秋日送方干游上元》中的“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及《送进士喻坦之游太原》的“废巢侵晓色,荒冢入锄声”,体现了他独特的情感表达风格。
尽管曹松的作品主题狭窄,只关注老年的哀愁、旅途中的思念与离别,以及社会问题上的少有触及,但其中也有一些富含深意的话题,如《己亥岁二首》中那句著名的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至今仍然广为传诵。
在乱世中,曹松并非英雄人物,而是一位文人,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不断地漂泊,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大起大落,也体验到了生命中的无常与孤独,这些经历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的文学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