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美国时间8月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学研究,在粒子物理理论、原子核理论和统计物理等领域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李政道始终心系祖国的科技事业。自1972年起,他多次回国讲学、建言献策,为高能物理前沿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1年10月10日,中国物理学会高能物理分会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举办“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学术报告会,多位院士专家现场回忆了与李政道先生的过往。让科技日报记者印象最深的是,李政道为我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
全力支持中国高能物理事业发展
在高能所大院门口,矗立着一座名为“物之道”的雕塑。这件雕塑作品由李政道先生创意,2002年以来一直在此矗立,诉说着李政道与中国高能物理事业的密切联系。
1956年,我国提出了建造一台高能加速器的设想。但是,这个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曲折,最终于1984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破土动工才真正起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离不开李政 道的心血和帮助。他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全力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此外,还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等项目,都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王贻芳院士说:“没有他,我们可能无法实现这些伟大的科学成就。”
积极建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
1974年,当时国家面临严重的人才断档危机时,一些教育工作者建议成立少年大学生集中培养基地,但这是远远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提出要重视基础科学人 才的培养,并向毛主席上书提出了《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毛主席非常重视这件事,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对国内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来,他又提出了选拔学生到美国攻读研究生计划,这个计划得到了政府支持并成功实施,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国际化教育走上了正确道路。在该计划送出的917名学子中,如今已有许多成为院士、高级管理人员或取得国际荣誉的人们,他们都受益于 李 政 道的一片青春梦想和无私奉献精神。此外,该项目还促进了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全球知识共享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这个过程 中,每一个人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今天世界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知识传递的一个桥梁,是人类文明进步 的见证之一。如果我们可以将每个人都看作是一个小小的小星星,那么每一次相互协助,就像是在夜空中闪耀出来的小星点,它们汇聚起来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又辉煌 的宇宙图景。而对于那些勇敢追求卓越的人来说,他们就是那颗璀璨如钻石般发光发热的小星球,不仅照亮自己,也照亮周围所有人的天空,让每个人 都能够感受到希望之光,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前行,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去支配命运,用智慧去解锁未知,用勇气去突破现实,用爱 心去温暖世界,让我们的存在变得更加珍贵,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