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掘为祖国强盛不懈奋斗犹如科学探索永不停歇
作为中国工程院首位女性院士,她的故事,是一个知识分子随祖国发展而成长的典范。
从童年开始,钟掘就下定决心,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她在北师大女附中求学时,就被周恩来的报告深深吸引,当时学校组织毕业生去钢厂煤矿接受现场择业教育,这些艰苦的生产条件和工人的勇敢、勤劳,让她决定为国家经济基础建设努力奋斗。
钟掘进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学习,并开启了在重工业领域的奋斗生涯。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她热衷于在生产线上观察、琢磨,不断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生产出性能更好的产品。她总结说:“要始终带着好奇心学习思考、不懈实践,运用多学科的新知识,才能创造出具有新功效的机械装备。”
通过处理多类国外引进装备技术的缺陷,钟掘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只要不懈努力、潜心观察思考、不惧权威,就一定能创造超过他人的工程系统。”她总结说。
在完成中国材料加工生产现代化改造任务过程中,她发现了奇异现象并总结提出“封闭力流”概念;在解决高速轧机振动、轧件周期缺陷问题时,她发现不同轧机有不同的机电耦合谐振机理和不同的触发敏感参数关联规律……这些科学成果使她获得了国际认可,并被同行应用。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有先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元素。钟掘提出了“极端制造”的概念和内涵,为提升我国国防、经济安全所需装备制造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概念经专家论证获得认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的“前沿技术”。
现在,尽管已经88岁,但钟掘仍带领团队奋斗在科研一线,对待工作依旧精神矍铄,“我的科研和工作很忙,一般在学校食堂吃饭,我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只是在试验室里或是下厂调试就是最好的锻炼。不停地发现、新问题、新挑战,就是我的生活,我觉得还是挺充实挺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