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必背知识点人教版古代弄璋之喜究竟指什么它与重男轻女现象又有何关联
在当今社会,人们庆祝新生儿的到来,其中一些朋友会以“弄璋之喜”来表达对男孩的祝贺。那么,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
“弄璋”一词源自中国古代,对于男孩的称呼。在周代诗歌中就有所见。这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将玉器——即璋——作为玩具给孩子玩,是一种常见的行为。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做法被广泛接受,并将其与生下男孩联系起来,即“弄璋之喜”。相比之下,女婴则被称为“弄瓦之喜”,因为她们不像儿子那样珍贵。
在古代,重男轻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玉是一种珍贵且美丽的物品,所以生下一个儿子,被视为能得到这样宝贵东西,因此被誉为“弄璋”。而女儿,就像是普通的地砖,不够重要,所以人们往往忽视她们,被视作“弄瓦”。这类说法出现在《诗经·斯干》中。
男孩们用玉玩耍,而女孩们则仅能在地上扮演游戏,这些都是对重男轻女态度的一种体现。有些地方,在欢迎新生命时,如果是男婴,他们会宣布这是一个大喜事;如果是女婴,则只是小喜事。当亲友送去彩色的帐篷和装饰性的文字时,对于男性来说,他们书写的是“弄璋”,而女性则书写的是“弄瓦”。鲁迅先生曾经揭露并批判了这种偏见:当有个家庭生的一个小伙子,他就会被当作宝贝般地放在床上穿戴精致衣物,还给他一块玉(璋)供他玩耍;然而,当他们有个baby girl,她只能被丢在地上,而她的生活也只不过是在纺织工具上的碎片(瓦)之间跳来跳去。
《诗经》本身并不包含这些性别歧视的情绪。“瓦”在那时指的是纺车上的零件,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垃圾或废弃物品。纺织工作主要由女性完成,这里并没有贬低女性的地位,只是在后世有人误解了诗句的意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这种错误理解带来的影响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