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钊周朝名将的故事
姬钊:西周第三代天子的故事
在姬钊继位的那一刻,召公和毕公就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他们不仅率领诸侯陪伴姬钊前往祖庙,还将文王、武王创业艰辛的一切告诉康王,并撰写了一篇文章,告诫他要节俭、寡欲、勤于国事,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基业。
在他的统治期间,不断地对鬼方和东南地区进行攻击,以奴隶和土地为报酬分赏给诸侯、大夫。在一次大战中,周军俘虏了13000多名犬戎士兵,为庆祝胜利,他奖励参战贵族孟以1700多名俘虏作为奴隶使用,这段历史被铭刻在鼎上,一只重达500多斤的鼎至今仍陈列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姬钊统治时期,国家强盛,天下安宁,其间刑法错综复杂,有四十余年不需要执行。此时期与成王末年的统治,被后世誉为“成康之治”。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把康王的统治时间定为前1020年至前996年,在位25年。
春秋时代楚国的大夫椒举提及历史上的六个伟人,其中包括周康王,他提到有“酆宫之朝”的功绩,而杨伯峻解释酆宫即是文王庙所在地,是位于今日陕西省户县东五里的地方。
尽管早期没有展现出过人的能力,但由于有召公和毕公等人辅佐,使得国家能够井然有序。虽然人们认为姬钊并非无能,但可能因为父亲未曾发现或未能发挥其潜力。在临终前,由于对儿子能力不足而担忧,他请求召公、毕公辅佐自己,并立下遗嘱,让他们约束他严格遵循文武两位开国君主的遗训,从而制定有效策略并认真推行法律法规,使得周朝继续繁荣昌盛,不再走向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