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河南豫剧打金枝全集之索海燕
:一代表演艺术家与剧团创业的故事
在河南省近200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八年间,他们的足迹遍及省内外,演出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能演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从十几戏箱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装备;还清了筹建时数十万元借款,资金积累。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
自幼就是小戏迷
索海燕是河北省磁县人,从小学开始就对豫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曾经梦想着成为一名真正的豫剧表演者。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听广播中的豫剧节目,放学后总是在电线杆旁边听,或是在广场上挤进去看。她考入了磁县戏校,并且在那里结识了她的丈夫冯顺英。
在戏校学习期间,索海燕和冯顺英一起接受了一流老师的指导,他们要求严格,对学生要求十分高。经过八年的努力,两人都成为了优秀的小生,在198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磁县 象形图 象形图 象形图 象形图 象形图 。
风风火火,一路坎坷转身,这对夫妻已经在欢乐与艰辛并存的人生道路上摸爬滚打二十多年,为追求艺术他们甘苦与共、相濡以沫,无怨无悔同闯难关。
有幸拜师常香玉
自10岁起,就知道常香玉这位传奇人物,但直到14岁才见到了她。在“梨园杯”全国豫剧大赛上荣获金奖之后,她终于见到了心中的偶像——常香玉老师。1996年,她参赛第六届“香玉杯”艺术奖评选,最终获得胜利,让她捧回了一枚由杨尚昆题写杯名的“香玉杯”。
创业伊始百事艰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变化,不少古典曲艺面临困境。作为一位新晋出的青年丰功绩,而立之年的索海燕陷入更大的困惑。她决定自己办一个自己的小型专业队伍,以此来解决个人职业前景的问题。这是一个勇敢而又危险的事情,因为它意味着要抛弃稳定的工作岗位,即便那只是一个“铁饭碗”。
任凭亲友们怎样劝说,都无法改变她的决心。当时的情景犹如《潇洒走一回》里的歌词,每个人生的几次搏击都是宝贵的一课。而对于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心态和决断,不仅是对自己的认知,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挑战迈进,没有任何退缩或犹疑。在这样的精神支撑下,她抵押房产,用30万元启动资金开设了自己的小型专业队伍。
尽管遭遇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事故,比如车辆被撞等,但这并没有阻止她继续前行。她用这些经历加深了解解生活、加强自身素质,使得自己更加坚韧,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此刻,我想回到那个夏天,那时候我正站在舞台中央,看着那些灯光闪烁,看着那些观众脸上的笑容,那种感觉至今仍然让我激动。我想要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份独特的情感,那份美妙的声音。那就是我的目标,那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