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海燕清风亭全集豫剧征服社会大舞台
在河南省近二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广大城乡,演出2500多场。八年来,他们由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发展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从建团初期只有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还清了筹建剧团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并积累了资金;在曾经演出的地方留下了很好的声誉,有些台口已经成为他们常规性的基地。这家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她丈夫冯顺英担任外交事务。
自幼便是一个小戏迷,索海燕(图)是河北省磁县人,1967年生。生活习惯与豫北相似,是老百姓爱看豫剧的地方。她自幼就是一个小戲迷,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梦想着成为一名真正的戏子。放学后,只要听到高音喇叭播出的节目,她就站在电线杆旁边听,一有锣鼓响,她就挤进去看,全神贯注,如痴如迷,不忘吃饭。这份对戏曲深厚的情感,让她决定考入当地的一所戏曲学校,这样她终于能圆她的唱戏梦。
1976年,磁县戲校招生,那时候正值13岁的小索海燕考入这所學校,以此作为自己追求艺术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她在那里遇到了同样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人们,其中包括她未来的丈夫冯顺英。在那里的老师们,大都是退役艺人的老前辈,对学生要求严格,用心培养,每项基本功都需精通,无一遗漏。在这样的环境里,她练就了一身扎实的文武双全基础。
1981年毕业后,与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劇團做起了职业歌手。1985年,又一起调到了邯郸市東風劇團。在1992年的春天,他們又一起調到了濟源市豫劇團。但是,当他们看到自己和孩子们过得越来越难,便决定辞职独立办自己的劇團,這樣他們可以自由选择節目,並且有更多機會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表現。
1998年6月6日,是一個非常特别的一天。那天上午,在郑州的一个会议室里,由河南省文化厅主办的一次仪式上,常香玉收取了索海燕为徒。这意味着,从这个刻开始,一位新晋的大师将会传授给她所有关于豫剧艺术的心法和技巧。而这一切,也让人们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有一种力量能够支撑一个人坚持下去,那就是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心灵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