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丹心照汗青英雄事迹传万古(图)
在一片敬仰和赞叹声中,47岁的文天祥身着破旧的宋朝官服,气昂昂地来到柴市口刑场。这是1282年12月初九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要送这位千古罕见的英雄一程。
文天祥深受后代景仰,一方面是因为他坚定不移,不被软硬手段所动摇。他曾在忽必烈亲自召见时,也决不投降。另一方面,他对国家和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依然坚守自己的立场。他还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曾提出过四镇之策,将天下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可以独立作战。此举虽然没有实施,但他的勇敢精神和战略眼光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此外,文天祥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他写下的文章犹如长空明星。在他的生平中,有一次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从早晨写到中午,只用了一次草稿就完成了万言状元卷。而他的政治理想也从未改变,即使遭遇多次职位变动,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原则。
在江西兴国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空坑,那里有一条狭窄的小道,被两座高山夹住。1278年8月,文天祥突围逃亡时,就走过这里,当地老百姓为了阻止追来的元兵,不顾生命危险,用巨石堵塞了通道。那情形,就像是上世纪红军与敌人的战斗一样,是一种无私奉献、舍命保护同胞的壮举。
最后,在广东紫金县以南45公里处的一个大寺庙里,全体僧众迎接并称颂文天祥,他们认为他是菩萨转世,是救世良相。但即便如此,大义凛然、不肯接受这样的赞誉的是正直而伟大的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