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名人杜凤扬历史的画笔人物的魅力
杜凤扬——云南回民起义军女首领:太平天国时期的传奇指挥官
在清同治六年(公元1877年)的冬季,太平天国的丁荣十七年,杜文秀率领大军东征昆明,成功攻克了二十座城池,并围困了昆明城。在此背景下,由于清朝贵州省救援昆明,昆明城东路成为了清军的后方,而嵩明州和寻甸州两地尤其关键,因为它们控制着通往板桥、邵甸、汤池、宜良、邑市和马龙等地区的道路。这些地区不仅是敌人必经之路,也是分散敌人兵力的重要战略位置。
面对这样的形势,杜文秀担忧嵩明和寻甸的人心不稳定,以及各将领可能无法相互协调,因此特别命令凤扬到寻甸监军。当时凤扬才十九岁,但她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她被誉为“三四十万”大军的统帅,在滇东战场上与清朝展开了一系列激烈战斗。
当富民县失守并且后路被切断之后,清朝云贵总督刘岳昭宣布派遣一支部队从曲靖进攻寻甸,同时他也采取措施使得该地区秋收粮食被水淹没,又缺乏干粮。随着岑毓英移师东来并迫近嵩明州城,同时以主力向寻甸进行双方夹击攻击,对抗士气高涨的回民起义军。
在这个紧要关头,凤扬以迅雷不及掷般的手法,从寻甸出发,她骑坐一匹青色的马,以白色套头装扮 herself,如同闪电一般奔赴每个战场指挥,将敌人的每一个据点都逐一击破。经过十二月十六日(即夏历十二月十九日)的连续作战,最终导致所有清朝援兵败退,其中包括号称湘军精锐的大将刘岳昭全军覆灭。此举令围困昆明部队闻讯而兴奋,他们在十七夜内发动反攻,最终取得胜利。
这一壮举震惊了整个历史,使得凤扬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物。她不仅成功地扭转了局势,而且继续她的征途,她带领残余力量分兵进攻马龙州以及沾益州和邑市等区域,以彻底断绝敌人的后勤供应线。这次行动让整个国家动摇,而尽管援兵不断前来攻击,但仍旧未能突破防线。最终,由于改变策略,让部分部队留守尋甸,並與李芳園、高興堂共同守卫嵩明府城,再加上杨榮、姚得勝與蔡廷棟統領精銳軍隊進逼昆明,以截斷敵軍補給線,与圍困昆 明 的联合力量共同阻止敵軍前進,这些行动使得史书中记载下来的一位杰出的女青年成为永恒传说中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