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义强院士绿色木材工业的创新之钥科研管理开启新篇章
在湖南日报全媒体的关注下,森林生态价值实现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于6月26日在长沙召开。会后,记者徐行有幸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吴义强。在他的看来,推动绿色木材工业发展,不仅能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健康增长,而且科技创新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
自古以来,木质材料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家具制作、装饰艺术还是建筑领域,它们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我国已完全停止商业性天然林的采伐,这导致国内外对木材需求之间存在严重差距。2021年,我国木材进口量达到9651万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60%,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加剧了资源供需矛盾和安全保障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吴义强提出了科技创新作为解决之道。他主张要全面利用小径级木材、枝桠材、竹材以及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并致力于研发高效率、高质量且环保低碳的加工技术,以此减少浪费并构建一套符合人居环境要求的绿色发展体系。
例如,他所领导的小组已经成功将农作物秸秆这种大量但往常被视为废弃物转化为无机人造板生产原料,并开发出全自动连续生产线。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如无机成分和防火耐水,还深受市场欢迎,是一种真正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湖南省因其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被誉为林业大省,同时也是主要产地之一。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并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们必须加速关键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升级,以及打造具有优势互补特点的产业集群。此举还将促进新兴战略产业如先进功能材料和生物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更多民众享受到绿色经济带来的福祉。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石油等非可再生能源相比,树脂具有独特分级多孔结构及丰富化学组成,因此它在储能系统(如电池)、催化剂吸附材料(用于清洁空气)、光热管理系统(用于太阳能应用)以及传感器响应材料(用于智能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目前,他正在探索如何将这些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包括树脂、竹子以及其他农林生物质—转化为柔韧液晶膜、新型净水吸附剂、高效催化海水制氢工具、高密度储能介质甚至替代汽油燃料,这些都是通过科技创新赋予普通产品超越期望能力的一种方式。而最终目标是实现更健康更持久的地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