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康熙是如何确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的

康熙是如何确立雍正为下一任皇帝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君王、皇帝多如牛毛,其中,能够与唐宗宋祖那样具有文韬武略的皇帝相媲美的不多,而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就是这不多之中的佼佼者。

一般说来,被后世誉为“祖”的都是开国皇帝,可康熙帝如果从满清正式立国算起,应该是,即便是从定鼎中原后算,也是第二代,然他却被后世谥号为“圣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倘若认真地研究一下清史人们不难发现,康熙帝从十三岁计擒权臣鳌拜开始,平三藩,收,退俄寇,征西疆,治黄河,免租税,哪一件事都是了不起的丰功伟绩。

所以,到康熙四十年前,整个大清帝国直可谓是河晏海清,国丰民足,万邦来朝,雄视天下。但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完全说明他雄才大略的全部和精髓,而只有领略了他在驾鹤西去之前、准备时的一系列举措,方可获得什么叫“伟大”的真谛。

与朝代一样,清王朝也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开国之初万众一心,缩衣节食,勇于进取,励精图治,忠奸黑白泾渭分明。可一旦承平日久,大大小小的官吏便开始骄奢淫逸,蝇营狗苟。

其间,大地主、大商人与官府、权贵勾结而残民以逞;军政官员冒领军饷,瓜分国库,蜕变成城狐社鼠。故而,到康熙五十年左右,大清国表面上尽管越发的繁荣昌盛,歌舞升平,但实际上已经是国库空虚,各种社会矛盾和隐忧已令有识之士不寒而栗。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虽然当时康熙皇帝年事已高,疲极倦政,已有心无力地亲自来作治吏这样一篇大文章,但他作为无书不读、深谙历史的一代大家,岂能不懂得“治国即治吏,吏坏则国亡”的道理!

因此,接下来的首要任务自然就是在众多皇子之中挑选一个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既有菩萨心肠,更要有霹雳手段的人承继大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清国祚永续,富强昌盛。

其实,满清从努尔哈赤起就有一个较之于朝代非常具有先进性的、独特的传统作法,即所有皇子一旦便开始学习政事,或入各部政府实习参赞,或派往全国各地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个人的人品、性格、能力、水平等等,均可得到全方位的展示,从而有利于皇帝的甄别和选拔。

那么,康熙朝的皇子们在实践中都是怎样表现的呢?太子胤礽懦弱昏聩,已经两次遭贬。三阿哥胤祉深藏不露,八面玲珑。八阿哥胤禩霸气内敛,惯于作秀,善于交通权贵,更善于笼络收买人心,朝廷里的诸多大员小吏,甚至包括九、十、十一阿哥都“紧密地团结在以八阿哥为核心的集团周围”,气焰熏天,当时朝野均认为非他莫属!

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均为侠肝义胆之士,英武豪爽。可此二人统领大军纵横疆场有余,文心周纳,老成谋国不足。尤其是十四阿哥还与老八若即若离,互为依靠却又勾心斗角。

唯独四阿哥胤禛不依不靠,慎独正行,特别是在追缴赃款,惩治贪腐之事上大义凛然,唱红打黑毫不手软。如此,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封疆大吏,以至于当时的官场上给他起了个“活阎王”的绰号,其若不是“皇二代”,恐怕早就被人黑掉了。

深切地体察了诸皇子的优劣,康熙帝内心已将接替大位的人选锁定在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两人身上,只是迟迟难以最后定夺。

于是,他向桐城派的学术领袖,当时以布衣身份在上书房行走,亦师亦友的方苞先生求教:诸子皆佳,惟四子与十四子甚慰朕心。然,何人可继大统,朕殊难决断,望先生一言以决。

方苞不愧是大学问家,他不正面回答,却用比喻说理道:

“此乃皇上家事,臣本不该置喙。然,皇家无私事,家事即国事。

故,臣有二法可为圣上决疑——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作料无不取决于掌厨之人。

当下火头已弱,味淡无盐,亟需能够旺火且敢于下重料之人也,此其一。

其二,选皇子立一国之君,除其本人外,尚可注重皇孙,若皇孙天纵英明,则可保大清三代盛世。”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故事 古老童话的绚烂篇章
一、传承的灯塔 在遥远的古代,儿童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儿童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智慧和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
世界历史故事 龙马精神与翠绿...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纽带,也是我们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一...
世界历史故事 灰姑娘与玫瑰传说对偶
在遥远的古老时期,女娲大地造人之事让她疲惫不堪。她仰望天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为了加速造人的速度,她巧妙地将一根枝条投入泥浆之中。随着枝条的摇曳,一群...
世界历史故事 中国经典历史故...
一、诸葛亮与黄盖之死的背后故事 在《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历史小说中,诸葛亮和黄盖的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深意。他们各自的结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以及人性的复...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