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代皇帝中有的帝王之道昭彰然无帝王之才有的则英明远见功业赫赫唐文宗便是后者中的一个典型他虽有治国
在位期间,他曾试图铲除宦官势力,夺回政权,但最终因一系列失败而被宦官控制,最终抑郁而死。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唐穆宗李恒第二子,母贞献皇后萧氏,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不含武则天和殇帝)。公元826年12月登基,年仅18岁,在位14年,以其日为庆成节。长庆元年,被封为江王。
在位期间,他颇思图治,但朝臣分为牛、李两派,互相倾轧,一时众多清廉有志之士成为党争牺牲品。官员调动频繁,政权操控在宦官手中。他曾提拔郑注、李训等人作为心腹,与他们密谋诛除宦官,但最终因甘露之变失败,被迫退让。
甘露之变发生于大和九年(835),文宗欲铲除宦官但遭到反击,最终失利。事后,大批清君侧的良臣被杀或流放,使得宦官更加专横,对文宗的威胁更大。这次事件导致了朝廷上层几乎空虚,从此国家政治进一步衰败。
公元840年正月初四病死在大明宫中的太和殿,其弟颍王李炎继承了皇位,即武宗。尽管他尝试过改革,但最终还是未能挽救国家命运。在历史上,被视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治理抱负,只是个傀儡式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