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御膳难吃与美味古今交错
皇帝的餐桌:权力与滋味,清宫秘辛
其实,这种说法并不难以理解。对于一个品行高尚的人而言,当上皇帝,便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拯救民众,安定国家,为天下留下永恒的名声。而对一个普通人来说,即便是成为皇帝,也能掌握最大的力量,拥抱无数美丽的妃嫔,以及源源不断的财富。
很多人认为,在御膳房,每一顿饭都是全国各地进贡来的佳肴,由顶尖厨师精心烹饪,因此必定是一顿令人垂涎三尺、色香味俱全的大宴。然而,这只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在老宦官回忆中,他曾经提到:“那些食物毫无特色,只让人感到厌恶。”
御膳房所用菜单则是沿袭多代传统,不仅口味稳妥,而且安全可靠,因为这些菜谱经过了几代人的检验。它们没有太大变化,因为主厨们追求的是稳定的结果,而不是创新的尝试。他们不敢轻易尝试新鲜食材、新口味或新风格,以免触怒皇帝或引起不适。
尽管如此,由于供给皇帝餐食是制度要求,无论如何都得吃下去。这导致了许多问题。一种解决方法是在后宫中设立私家小厨,由熟练的婢女或宦官负责采购外面的新鲜食品,以此满足皇帝后妃们对美食的需求。此外,每月二十六日亲王府邸也会向太后和光绪进献一次佳肴,而这些来自各地名厨的手艺往往比御膳房更为出色。
从这点来看,即使当上了皇帝,也并非容易,一切都要遵循严格的宫廷规矩,就连享受一顿好饭都充满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