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传王禹偁9541001
王禹偁:北宋诗人与文学先驱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是北宋时期的杰出诗人和散文家。他在太平兴国八年的进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并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位。王禹偁以直言不讳著称,多次敢于向皇帝提意见,但这种勇气也使他屡遭贬官。
他的文学成就是北宋诗新运动的重要推动者,他的诗风清新,内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虽然他的词作仅存一首,但体现了他积极参与世事的态度。此外,他还著有《小畜集》和《五代史阙文》。
人物生平
王禹偁出身贫寒,从小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他九岁即能读书写字。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后,他陆续担任过成武县主簿、大理评事和长洲知县等职务。在这段时间里,他对仕途抱有远大的志向,如在其作品《吾志》中表达:“吾生非不辰,吾志复不卑。”
端拱元年,被召试并擢升为右拾遗兼直史馆。他随即提出批评皇宫奢侈生活的奏章,即《端拱箴》,但因触怒了太宗而被贬官。不久,又被召回并再次担任知制诰。
淳化二年,因支持徐铉而遭到尼姑道安诬告,被贬商州团练副使。但他继续坚持正义,最终将道安诬告之罪揭露出来,并因此受到重用,被调往解州。同一年秋,又被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一次,但很快又被召回来,再次担任礼部员外郎及知制诰。
至道元年,被授予翰林学士一职,但因为撰修《太祖实录》的直书史事引起宰相不满,又遭贬官。这一次,他被遣往滁州,然后改知扬州。但当真宗即位后,再次召入朝廷,并复旧职,上书提议减少边防兵力和冗余官吏的事宜。此外,还与撰修《太祖实录》涉及争议,不幸再次遭受排挤,在咸平二年再次被贬至黄州。
咸平四年的冬季,当他调往蕲州时,就在那里病逝,只活了48岁。关于他的传记,有多种文献记录,如《宋史》、《东都事略》,以及苏文编绘的《吴中先贤谱》等。
苏轼曾经非常赞赏王禹偁,以“雄风直道独立当世”来形容他的品格,而欧阳修则在滁州时曾经仰望他的画像并作诗致敬。王禹偁自己编纂的小畜集30卷,其中包括大量未发表作品,现在可以从古籍如四部丛刊或孙星华刻本中找到。而近现代学者如徐规所著,《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收集了一些之前未见到的佚诗佚文佳篇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