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两晋时期的文人有其独特之处他在1298年至1358年的生平中留下了丰富的足迹
郑玉,字子美,以徽州歙县郑村为家。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去世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在幼时便表现出敏捷的思维和对知识的渴望;长大后,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春秋》三传。曾在当地教授学问,有众多门人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并且创办了师山书院。他曾在东南的覆船山隐居十几年。在至正期间,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因病辞职,从此致力于著述工作。当明军到来,他拒绝投降,最终以自缢身亡。留下遗著包括《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周易注释和春秋经传解惑等作品,这些都被收入四库全书中流传下来。
郑玉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学识闻名,他的一位同郡同代的人物程以文评价他有着高超的治学造诣,因此能独树一帜。他的一首诗云:“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他的文学成就使得后世称呼他为“师山先生”,并将他的作品编纂成《师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