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战国四大名将中最弱的一位魏冉的故事我们又了解多少
魏冉:秦国战国时期的权势人物与政治家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魏冉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他不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重要大臣,更是那时代不可或缺的一员。他的名字常常与穰侯、穰厓、穰焻等称号相提并论,这些称号源于他所食邑之地——穰。
魏冉出身高贵,他是宣太后的异父同母兄弟,与秦昭襄王有着特殊的关系,被尊为昭王舅。自惠王朝开始,魏冉就深入宫廷内政,为秦武王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武王23岁因举鼎而去世后,没有子嗣,这一空缺被各兄弟争夺。魏冉凭借其实力强大,不仅拥立了新的君主——秦昭王,还帮助清除了其他可能挑战者的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冉的地位日益巩固,他成为了四任相中的三任,并且拥有众多党羽。他深受宣太后的宠爱,是她信任的人选之一。在他的建议下,白起被提拔为将军,在东边展开攻城略地,将“三晋”和强楚击败,使得整个诸侯都对秦国低头。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命穰侯前往齐国,与齐湣王同时称帝,以实现西帝东帝的分裂策略,但最终遭到了苏秦合纵破坏计划的挫败。此后几年的时间里,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打击齐国,而在这一过程中,魏冉利用假装单纯攻击齐军的手段,从陶邑那里夺取土地,为自己增加了更多的地盘和影响力。
然而,由于他过度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导致民心离散,对国家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公元前266年,被罢免职务,并被迁到关外封赏,只剩下范雎代替他成为相,而最终,“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留给我们一个沉痛但又富有教训的话题——权力的无处不在以及它带来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