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参加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曹松,字梦征,是唐代晚期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卒年份不详,但据《桐城县志》记载,大约生活在828年至903年间。这段时间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不安,黄巢起义和朱温篡夺皇位等事件频发。
曹松出身舒州(今安徽桐城或潜山),但关于他的籍贯,有些说法混乱。清代《一统志》中提到他是桐城人,而其他地方则认为他是潜山人。不过,这种混乱在当时并不重要,因为那时桐、潜两地属于同一个行政单位——舒州。
曹松早年曾避居洪都西山,以躲避战乱为由。他后来依靠建州刺史李频,一度得以稳定生活。但随着李频去世,他再次沦为流浪汉,无所归宿。在这一系列的逃亡与流离失所中,他深感离乡背井之苦,对故土怀抱无限的情感,这种情感反映在他的许多作品中。
尽管遭遇了无数困难和磨难,但曹松还是通过努力考取了进士,在光化四年的某一年(901年)获得了校书郎的职位,当时他已经70岁以上,最终因病逝世。此前,他的一生几乎没有参与政治,只是以诗作见长,其风格接近贾岛,却又有自己独特的清苦澹宕之美。他最著名的诗句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在那个充满变迁与挑战的大时代背景下,曹松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了一段艰辛而又充满意念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