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猛将之冠仲由战无不胜的铁血长枪手前542年前480年
子路——孔门七十二贤之冠,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今山东省平邑县仲村镇).他是“孔门十哲”之一,以其在祭祀领域的深厚造诣闻名。仲由以其坚定的政治见解和勇敢的性格著称,为人直率好勇,同时又擅长多种技能,对家人极尽孝心。
据《史记》所载,在成为孔子的学生之前,仲由是一个充满野心和自负的人,他头戴一种独特的鸡冠帽,佩带着装饰有猪骨节的宝剑,以此来显示自己的不屈不挠。然而,这也导致他对待孔子的态度非常轻视,并多次对孔子造成了侮辱。为了改变他的行为,孔子采用了一系列礼仪活动来引导他,最终成功地让仲由穿上儒服,并通过学生的介绍成为了一名弟子。
尽管仲由是个果断刚毅、才华横溢且事亲至孝的人,但他的鲁莽气质常常使得他与其他武力求胜者相区别。他勇于提出批评并改正错误,因此深受孔子的青睐。然而,由于他的好战本性,与一般追求权力的武士不同,他更倾向于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保护弱小,这一点也经常遭到师父痛斥。在评价中,有时被形容为“志伉直”,但同时也被指出“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表明虽然他接受了儒学教育,但仍未能完全摆脱原来的粗犷气息,只能算作“升堂未入室”。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即前480年),卫国陷入动乱,一场父子争位的悲剧发生了。当时卫出公姬辄试图救驾,却惨遭蒯聩杀害,被砍成肉泥。这一惨案发生在三月初三,是个令人沉痛的结局,最终在澶渊(今河南濮阳)安葬。此刻,我们可以更加感慨地回顾这个英勇无畏却又忠诚至死的人物:即便是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到了最后的一刻,不懈地追求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这一切都显得如此珍贵而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