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中国国学的代言人
曹松:唐代诗人,字梦征。生于舒州(今安徽桐城或潜山),早年避乱居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去世后,他流浪江湖,无所遇合。在光化四年中考取进士,任校书郎而卒。
曹松以其苦吟的风格和对五言律诗的工整处理著称。他自诩“平生五字句,一夕满头丝”,表现了他清苦澹宕的诗风。他的作品多反映老年忧愁、离别思念等情感,但不涉及社会问题,如《秋日送方干游上元》中的“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荒冢入锄声”。
在晚唐那个充满变革和混乱的时代,曹松与其他文人共同见证了社会的一切变化之一:“五老榜”之一就是他。这份名单代表了一批文人的尊贵地位,以及他们在那样的时代所承受的情感。
尽管有关于他的籍贯存在争议,但历史记载通常将其归为舒州人。这一点对于那些追求真实历史的人来说尤为重要,而非为了争夺某个地方的荣耀。在那个战乱不断、黄巢起义、朱温篡唐时期,曹松不得不在战争之间穿梭,以逃脱灾难。他先是在洪都西山避难,再次辗转于江南各地,最终留下了许多对故乡深深眷恋之作,这些作品表达了他漫长流亡生活中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