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教育科研网钟掘坚守为祖国强盛的不懈奋斗者
罗田教育科研网:钟掘,致力于为祖国强盛的不懈奋斗者
自强不息,科学报国,这是钟掘对自己生活态度和职业追求的坚定信念。作为中国工程院首位女性院士,她在中南大学教授机械专业,展现出她对科学事业无限忠诚与热爱。尽管年满88岁,但钟掘依然精神饱满、充满活力,她常常深入实验基地,不仅参与学术会议,还频繁到全国各地进行学术交流。
钟掘的事迹,是一段关于中国知识分子随着国家发展而成长的传奇。她曾荣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并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一切都源于她的初心——从小就决心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1955年,当北师大女附中的钟掘即将毕业时,她决定投身冶金机械领域。在周恩来总理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决策后,她毅然填报北京钢铁学院冶金机械专业,从此踏上了自己的奋斗之路。
几十年的时间里,钟掘一直在团队中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她专注于空天装备结构轻合金材料的研究,为实现空天往返复用长期服役战略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她的工作不仅创造了国际最大最轻的大型结构件,而且还帮助团队克服了多个难题,为国家空天制胜贡献力量。
对于重工业这个看似男性的领域,钟掘并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迈入其中。她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助推我国冶金工艺过程全线机械化、自动化,让工人从危险中走出来,让机器工作如人一样准确。通过解决各种技术难题,如日本1700热连轧机故障诊断,以及处理多类国外引进装备技术缺陷,她锻炼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并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
在教学与科研生涯中,钟掘不断探索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她提出了“封闭力流”概念,对水压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解决高速轧机振动问题时,她发现不同轧机有不同的机电耦合谐振机理和不同的触发敏感参数关联规律,这些发现极大地提升了她的研究水平。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有先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元素。在21世纪初期,当我国正在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时,钟掘提出了“极端制造”的概念,以促进国内制造界抢占制高点。这一概念被列入《规划纲要》的“前沿技术”,并且在后续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计划中得到了落实已经初见成效。
至今,虽然岁月侵蚀,但鐘 掬仍带领团队不懈奋斗,在科研一线聚焦国家最需要的领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的一生:“我的科研和工作很忙,一般在学校食堂吃饭,我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
鐘 掬的事迹激励着每一个追求卓越的人:只有不断学习、思考、破解难题,我们才能实现自主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