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科研院士陪伴嫦娥成长头发如银河流光
6月2日,嫦娥六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成功着陆月背的瞬间,一道金色的光芒穿透了夜幕,映照出一群年轻人激动的脸庞,他们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精英。就在这个历史时刻,一位白发苍苍、眼中闪烁着坚定目光的院士——叶培建,静静地坐在控制室的一角,他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也是多个航天重大工程的科研攻关者,被同事们称为“有他在,我们才踏实”。
叶培建老将,从小就被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事迹深深影响,让他明白一个国家不强大是不行的。他总是在团队面前说:“我是个干活的人,不管扛得住还是扛不住,都要坚持到底。”2004年,当探月工程正式启动时,他以年近60岁之姿,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在面对技术封锁和重重挑战时,他带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用“航天精神”拼搏。
2020年的12月3日,那晚窗外寒风凛冽,而窗内却是一片忙碌与紧张。指令名称不断变化,多目标飞控计划渐次更新……23时10分,在空气凝固般寂静的一刹那,大厅里爆发出雷鸣般掌声。嫦娥五号成功从月面起飞,并且获取了宝贵的地球样品。而就在这一刻,叶培建院士站起来了,但他的腰痛让他只能瘫坐回椅子上。
几十年的工作生活中,无论何种艰难险阻,只要有叶培建这样的领导者,就能保证每一次任务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也正因为他的两个信条: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做到万无一失;全体人员必须捕风捉影,不放过任何问题苗头,这样才能避免造成致命危险。
今天,我们再次见证了一场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智慧与勇敢。我们向这位院士致敬,同时也向所有中国航天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