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掘为祖国强盛不懈奋斗犹如教育科研的不眠之星
自幼梦想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她在机械专业领域首次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南大学教授,精神矍铄、充满活力,常常出差下厂,为全国各地学术会议贡献智慧。
她的故事,是一部中国知识分子随着祖国发展而成长的史诗。在她身上,有着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些成就证明了她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卓越贡献。
从童年起,就有了为国家强大而努力奋斗的心愿。这份决心驱使她踏上了机械专业学习之路,在北师大女附中的毕业生中,她选择了冶金机械专业。她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是:“自强不息,科学报国。”
几十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钟掘一直致力于解决重工业领域的问题。她曾经发现并解决过日本1700热连轧机传动系统非承载面被异常破坏的问题,这一问题曾让日方指责,但钟掘课题组最终揭示出了设计之外的力流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
钟掘还提出了“封闭力流”概念,并通过引入超声技术、电磁技术,使材料形性制造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她还关注到工程科学中的新知识,如装备运行中的附加封闭力流理论、复杂机电系统耦合设计与解耦控制理论和方法、高性能构件的形性协同制造和多尺度结构形成的能量规律等。
在21世纪初,当我国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时,钟掘提出了“极端制造”的概念,这个概念旨在提升重大战略领域竞争力的极端服役装备制造能力,并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前沿技术”。
现在,尽管已经88岁高龄,但钟掘仍然带领团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教育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她的生活哲学是:“我的科研和工作很忙,一般在学校食堂吃饭,偶尔会在家做菜。我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隔三岔五下厂试验和出差,就是很好的锻炼。不停地发现、思考、破题就是我的生活,我很简单但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