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的艺术之光
黄公望,元代杰出的画家、书法家,被尊称为元四家之一。他的姓氏从陆变更为黄,是因为在年幼时,他的父母双亡,他便被永嘉人黄乐收养。据说当时的黄乐已是九十岁高龄,但见他聪明伶俐,喜出望外地将他收养,并命名为子久。他自号一峰,也有别号大痴道人。
在常熟的子游巷里,有一座虞山小山头,那里的浙江永嘉人黄乐,将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即后来的黄公望,从寓居在那里的人手中接过来。这段经历让他成为了“公望”,字“子久”。关于他名字和字的来历,有着特别有趣的一面。当时他的父亲得到了这个消息,一位朋友来贺,说:“真是个‘黄公望’,既有长辈又显得如此可贵!”因此,就以此作为其名,并且用“子久”作为其字。
尽管《山居图》上署名作“大痴道人平阳黄公望”,但叶落归根,其墓依旧位于常熟西门外虞山脚下。在生前,他曾做过小吏,因为一些原因入狱,但出狱后就隐居江湖,并加入了全真派。除了擅长书法和诗词、散曲之外,他也颇具才华,在50岁之后开始专注于绘画。他师承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以及李成等多位前辈艺术家的作品,为自己的风格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大量创作使他的风格更加独特,以至于可以说是开创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他的画作主要描绘了虞山、三泖、小九峰及富春江等自然景观。他不仅模仿前人的技艺,而且不断创新,使得自己的笔墨简远逸迈,同时保持一种风格苍劲、高旷而雄秀。不论是在书法还是绘画方面,都能感受到一种深邃与超脱,让人们对他的艺术产生无比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