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掘为祖国强盛不懈奋斗犹如清科研究中的精准探究不停地刷新知识的边界为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南大学教授,她几乎每天准时出现在中南大学的实验基地。她虽已88岁,但精神矍铄、充满,常常出差、下厂,到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会议。
开启在重工业领域的奋斗生涯
还是小学生的钟掘,就背着行李与家人从湖南徒步到重庆,一路上,她饱尝日本侵略带来的苦难,深感只有祖国强大,人民才能安生。她从童年开始就下决心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奋斗,这也成了钟掘毕生的追求。
几十年后的今天,她仍和团队里的年轻人一起迎接新型空天装备、空天运载功能升级带来的新挑战。“这些领域里既有必须竞争制胜的国家任务,又潜藏亟待破解的技术奥秘。”钟掘努力将占空天装备结构重量60%至80%的超高性能轻合金结构向多尺度形性精准制造推进,创造了国际最大、最轻的大型结构件,为为空天往返复用长期服役战略目标提供了基础条件。
打造世界最好的生产线
在工作积累中,钟掘日益感受到机械工程是一个神秘而又丰富多彩、潜力无穷的世界,是自然科学与人类智慧的美好结合,是不断创造的一种“人造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利器,隐藏了无穷威力。
在完成中国材料加工生产现代化改造任务过程中,钟掘发现奇异现象并总结提出“封闭力流”概念;在完成我国3万吨水压机能力升级技术改造中,她发现水压机存在巨大附加力矩,对解决高速轧机振动和轧件周期缺陷问题也有所悟……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有先进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进入21世纪后,我国正在组织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钟掘参与其中,并提出了“极端制造”的概念,即提升重大战略领域竞争力的关键,在国际竞争制胜前沿突破极大尺寸、小尺寸、高服役能力及极端制造技术等难点,以获得品质最佳产品。
现在,钟掽仍带领团队奋斗于科研一线,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思考,不断发明创新的生活方式:“我的科研和工作很忙,一般在学校食堂吃饭,有时会做菜。我很少有时间锻炼身体,但隔三岔五下厂试验或出差,就是很好的锻炼。不停地发现、思考、破题就是我的生活,它简单但充实。”
自强不息的是她的精神,也是她对未来的坚信。在这个不断变化且充满挑战的地球上,只有不懈探索,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