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台湾的皇帝朱元璋为何像鼓励百花齐放一样鼓励嫖娼
朱元璋在洪武初年将金陵建为都城,秦淮河畔设立了大院,这里的妓女被称作佳人。朱元璋亲笔题写对联,以此鼓励嫖客前来,他的对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他的目的在于吸引商贾之士的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但是商人们并未如他所愿,他们精明利落,不轻易上当,而官员们却如同苍蝇般围绕着青楼飞舞,每天下朝后第一件事就是去逍遥。
据说这形成了一种“壮观”的景象,但这完全违背了朱皇帝的初衷。他命令那些宿娼的官吏要接受六十下的杖刑,并且降低媒合人的等级。如果是官员子孙宿娼,那么他们也会受到相同惩罚。但即便如此,一些官员还是无法抗拒青楼的诱惑。
无奈之下,朱皇帝最终决定撤销国营妓院,以为这样可以解决问题,但结果是不仅国营妓院停业了,还出现了更多私家青楼,使得秦淮风月更加繁荣昌盛,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历史长河中,这个文化现象是否也是由朱元璋一手塑造而成,却最终以一种跳蚤般微不足道的情形结束。
原本旨在增加税收、振兴国家,最终却因为这个原因埋葬了整个明朝——就像吴三桂冲冠一怒的事,也与秦淮名妓陈圆圆有关。可以说,这不只是简单的青楼莺歌,而是一个文化标号。在朱明朝中,它显然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些女子视为普通的妓女。她们不仅拥有才艺和美貌,而且还具有过人的智慧。从她们对社会乃至历史影响力的角度看,她们绝非一般人物,只是在道德压力下无法摆脱其身份罢了。但身份与人格是两码事,将两者混为一谈太过偏见。
相比那些伪装善良的人物,这些女子活得真实、正气、磊落、敢爱敢恨得多。她们或许会因自己的行为而遭到批评,但她们的心灵和勇气值得我们尊敬,比如柳如是,她请求钱谦益一起沉水殉国,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放弃自己的选择,有没有发现她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记住,无论她的身份如何,都应该给予她应有的尊重。不知人们在历史上是否鄙视她们?但如果是一位文人,则真是占便宜还卖乖。现在,我们面对这些女子,不应该像古代那样狭隘吗?尤其是在一个充满性别歧视的地方,她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无论算什么样的旧账,都首先不要从她们开始计算,无论用何种眼光看待她们,都不会损害她的品格。她们的人格超越任何评价,让我们试图理解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