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历史资料中的塞翁失马一场古今交汇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者名叫塞翁,他养了一群马。一天,马群中忽然失了一匹。邻里们得知此事,都来安慰他,劝他注意身体。塞翁听后,只是微笑着说:“失了一匹马虽损,但或许能带来好运。”邻人听了,觉得他的话有些不经常,他们认为这明明是一件坏事,而他却自我安慰。
过了几天,那失去的马竟然自己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了一匹更好的骏马。邻里得知这一切,对塞翁赞叹不已,说:“您真是有先见之明,不仅没有丢失,还获得了更好的马,这真的是好运!”然而,塞翁听到这些祝贺,却表现出一点也不高兴的样子。他忧虑地说:“白白得到一匹好马,也许会引起麻烦。”
邻人们认为这是老年人的狡猾,没有把他们的话当真。不过,塞翁独生子的儿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那匹回来的新馬身材魅力四射、蹄大嘶鸣、神采奕奕,一看就知道是上等的良驹。他每天都骑着它出去玩耍,在心中洋洋自得其乐。
有一天,他因为高兴过度而飞速奔跑,一下子从鞍上摔下来,最终导致腿部骨折。邻居们纷纷前来慰问。塞翁只是淡淡地说:“虽然腿断,但保住了性命,或许这也是好事。”然而,邻人们无法理解何为福气。
不久之后,大规模的匈奴入侵发生,当地青年被迫参军。而那个摔断腿的小伙子因伤免于征召。在众多同龄人阵亡后,他成为了幸存者。这场危机让人深刻体会到“福”与“祸”的无常,以及岁月中的意外恩赐与挑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