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怀古中国历史最全书探索古人书写之谜
《抚今怀古:探索中国历史最全书中的竖写字之谜》
长久以来,国人都是竖着写字的,这种书写方式直到近代才逐渐消失。不可否认,这又是一种中华文明的退场,而现在的我们是否还知道这种文明是如何进场的呢?
具体说法有如下几个:
1、竹简时代
古人之所以竖着写,是因为在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木简牍都是窄长的竹木片,用绳串起来可卷成册。“册”字就是简牍的象形字,而打开卷册自然是右手执端,左手展开方便。所以,书写也就是自上而下,从右往左了。
2、汉字特点与生理习惯
从汉字特点和人的生理习惯来看,一個漢字笔顺自然是從上至下来、從左到右方便。如果從右往左横寫,寫左半部時,毛筆勢必挡住右半字形,不便于安排结构,影響結字美觀。而每個漢字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都用墨水書寫,而且古裝袖口大多比較寬松,从右往左寫,可以避免沾上未干墨水,并能托住袖口。
3、尊卑思想
汉语书写自上而下,也反映了古人的尊卑思想。古代,上为君,为父母;下为臣,为子女。Right for big, left for small,“无出其right”即没有超过意思。
4、刻石习惯
阿拉伯文及希伯来文皆从right向left书写,与古代人在石头刻时有关,对于一般人来说,由right拿钎子,left拿锤子,所以刻方向自然向left。
5、大传承小变革
先人的传统,即使感到不适,也要遵循原则直到辛亥后借鉴西方文化优化与国际接轨,与现代世界一致,现在我们的文字已经改为横排由left向right书写。但这一变化并非轻易发生,它深藏于数千年的文化内涵中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