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从1209年到1281年一个朝代的笑谈大师
许衡:金末元初的学问大师与笑谈天才
在1209年的一片繁华之中,许衡这位未来理学家、教育家的生命开始了。他的出生地新郑县城西阳缓里(今辛店镇许岗村),祖籍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为了躲避战乱,他的父母不得不将家迁至新郑。
从小,许衡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明和好学的态度。他七岁入学,对于老师提出的“为了考科举”这一答案感到不满,追问到底。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得他连换了三位老师,最终被认为是超越了他们自己的水平。
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足够的钱去购买书籍,他便常常涉水百里借书抄写。这份坚持和努力,让他在兵荒马乱之中,也能找到时间来阅读和思考。1233年的天兴二年,当蒙古兵临新郑时,他同样选择逃难,而不是放弃学习。
随后,许衡相继到达鲁、魏等地,在这些地方他深化了自己的学识。在苏门山居住期间,与姚枢及窦默讨论各种问题,从经传到子史,从礼乐到名物,再到星历、兵刑、食货乃至水利,这些都成为他的研究范围。他曾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这句话正是他生活中的实践。
1254年的元宪宗四年,被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在京兆,他广建学校,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忽必烈南征时,许衡返回怀庆,不愿离开京兆的人们,只得送他至临潼而归。
这个故事,就像一个笑话一样,有着丰富的情节,但其中蕴含的是对知识无限向往与执着追求,以及在动荡年代仍然能够坚守信念的人物形象——这是关于一个朝代名人的幽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