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人物许衡犹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许衡,两宋时期的杰出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充满了智慧和坚持。许衡出生于金朝卫绍王大安元年的四月初三,地点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他是怀庆路河内县沁北村人,但由于战乱,他的家庭不得不迁移到新郑。在他的家族中,从事农业已成为世袭,而他自幼便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七岁那年,他就开始学习,并对老师提出了深入的问题,这让老师感到惊讶并最终放弃了教授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衡变得更加好学,但因家境贫寒,他常常需要借书或抄写书籍来获取知识。在经历多次变迁后,包括逃难到徂徕山期间,许衡始终坚持阅读和思考。当蒙古军队临近新郑时,他与众人一起逃往洛阳,然后再次回到故乡。
此后,许衡不断旅行至鲁、魏地区,在那里他获得了程颐、程颢以及朱熹等人的著作,这些作品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还曾与姚枢及窦默讨论各种学术问题,他们涉猎广泛,从经典到子史,再到礼乐、名物、星历等领域都有所涉及。许衡认为,“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也要遵循这些原则。
在他的教学实践中,许衡以恭谨严肃著称,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他在大名府设立了一所学校,并将其命名为“鲁斋”,人们尊称他为“鲁斋先生”。当忽必烈受封秦中的君主时,便召请许衡担任京兆提学官,此举促进了许多学校的建立。当忽必烈南征时,尽管京兆地区的人们希望能留住这位杰出的教育者,但最终只能送他返回怀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