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历时123年奠定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
王忬(1507-1560),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事迹见于《明史》第二百四卷传记。字民应,号思质,江苏太仓人,父倬曾任兵都右侍郎,以谨厚著称。
王忬嘉靖二十年中举进士,因才学通敏被时人所重,被授行人职位,不久升任御史,并因劾罢东厂太监宋兴而声名鹊起。随后历任巡按湖广、顺天等地,对地方政务有着重要影响。
在巡抚山东期间,因浙江倭寇的紧急情况被调往浙江担任提督军务和巡抚,同时负责福建、兴化、漳州及泉州等地的军务。王忬在此期间与俞大猷、汤克宽等人的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战绩。
不久之后,王忬又转为右副都御史,再次巡抚大同,并加封为兵部右侍郎,然后出任苏辽总督。但不幸的是,他因与严嵩子世蕃产生冲突,最终遭到陷害。在穆宗即位后,由他的儿子世贞及弟弟世懋联名向朝廷申冤,最终得以昭雪,并且恢复原官并得到朝廷的抚恤。
王忬之子世贞,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和政治人物,他字元美,又号凤洲或弇州山人,以进士身份累迁至南京刑部尚书。他留下了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如《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并在《明史》中也有传记。而另一个儿子世懋,则以字敬美闻名,有诗作如《艺圃撷余》,也在《明史》中有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