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天才揭秘耶律楚材的军事智慧
800多年前,一个春风和煦的3月,北京北郊,年轻的契丹贵族耶律楚材正与亲友一一辞别。就在不久前,他接受了蒙古国成吉思汗的征召,要前往成吉思汗大帐所在地漠北。这一漫漫行程改变了耶律楚材的一生,从此之后,他不仅仅是一位能诗擅文的契丹贵族,更成为辅佐蒙古国几代君王的千古名相,连元代的历史都为此而发生巨大变革!百代之后,在华夏多族一体“和而不同”已成为56个民族共识的今天,追怀先贤,耶律楚材,功莫大焉!学者杨镰说过:“对于耶律楚材来说,原本单一的民族文化,正是在他们那一代人身上,归纳荟萃为北方地域的多元文化。元代的历史与文学,就是建立在这样的模式之上。”
出生时神秘的一卦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是契丹皇族子孙。他九世祖,即辽国建立者、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机。他的八世祖耶律倍是他长子,被封为“东丹王”。他既武力充沛,也喜爱诗书、绘画,为才艺兼备之士。
随后转述:
1115年金国建立,不久后灭亡辽于1125年。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居住在当时经济文化中心地带并且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是金朝高级官员中的一个家族——耶律氏,他们形成了一种读书知礼、博雅多识的心得传统。
父亲对孩子进行阴阳占卜,并私下对亲戚们说,“金国将衰,我六十岁得子,这个孩子将会改变家族命运,将来必定有所作为”,所以取《左传》“虽楚有材,但实用之”句给他取名为楚材,以表字晋卿。这个故事流传至今,让人津津乐道。
从小就展现非凡才能的小杰出人物,在17岁考中举人的成绩后,他开始广泛涉猎各领域知识,无论历法医学还是儒家思想,都无所不知尤其是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更深入骨髓。他内心充满自豪感曾写诗云:“赫赫东丹王让位如伯夷藏书万卷堂。”
立志做"治天下匠"
1214年 蒙古军队的大举伐金,使得金宣宗仓惶逃离中都向南迁都。当时任职于中央政府并经历了蒙古围困六十日守职如恒但未能见到战果失望后的青年江西籍秀才决意隐居三年禅修冥想,此时突然接到了成吉思汗邀请令他感到希望重燃。他写下《过闾局河》四首,用鹏鸟比喻自己期待施展才能被承认和使用,而成吉思汗则被视作明主愿景实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