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海上王典章
王典章,福建舰的海上典章
在清末的时代,王典章(1865—1943),字幼农,以字行,是三原县马额镇魏回村人。他的名字和事迹就如同一艘航向未知的大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王典章曾受业于刘古愚、柏子俊这两位文化巨子,他的学识渊博,对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广东,他不仅担任过布政使署文案,还曾任新宁知县、打箭炉直隶厅同知兼兵备处等职务。在四川,他还曾为驻藏大臣、川黔边防大臣筹备粮饷。
1911年,王典章被推举为都督,但他以大局为重,不愿意做都督,而选择成为宁远知府兼兵备道。他在四川统一时期表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被赞誉为“威信过人,汉夷悦服”。之后,他又到广东高雷道任道尹,并领警卫军五营,一直到1917年辞职。
1921年,王典章再次被选用,此次是江苏当道选用的他。他先后担任了厘税监督、赈灾总办等职务。在这些工作中,他认真整顿,使所属各局风清弊绝。1932年末,他成为陕西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在省政府改组时主动辞去民政厅长,只保留省府委员兼赈务会主席职务,为赈济救民奔忙。
尽管如此,在抗战初期,当晋、豫两省难民纷至时,触目伤心之景象仍旧出现。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投身于救灾工作。他一直关注着庄稼长势和抗战情况,即便是在病中,也不忘探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的善举仁德感动了无数人,最终在1943年的八月十七日逝世,其生前所积累的人缘和影响力也因此得到了延续。
除了政治事业以外,王典章还是一位诗人的身份。他著有《安隐庐诗存》、《思过斋文集》等作品,其中《安隐庐诗存》因其精美流畅,被誉为“风流倜傥”的文化地位与影响力。此外,他还对恩师刘光贲(字古愚)、柏景伟(字子俊)先生进行了纪念,将他们的一生成就通过出版他们的手稿来传承下去,这些手稿包括《刘古愚烟霞全集》、《柏子俊沣西草堂文集》,以及其他多种珍贵文献,为中国文化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由于对教育高度重视,加上对地方志修定工作上的贡献,如编纂《续修陕西通志稿》,以及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后促进南京与西安之间关系正常化的事迹,让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到这个时代人物——王典章如何以各种方式影响着那个时代,以及他的精神遗产如何持续传递给我们的后代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