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野史趣闻 > 唐朝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唐朝与日本的外交关系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

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中亚和东亚各国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隋朝时已有日本遣隋使到来。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六百人,使团成员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回礼。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唐代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五年,唐开成五年)。894年(日本宽平六年,唐乾宁元年)又准备派遣,已经任命,由于菅原道真谏阻,遂从此正式停止遣唐使。从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余年间,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达长安的日本使臣,两次是送唐使臣回国,一次迎遣唐使归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计有十二次。

使团官员是正使﹑副使﹑判官﹑录事。使团成员除约半数的舵师﹑水手之外,还有主神﹑卜部﹑阴阳师﹑医师﹑画师﹑乐师﹑译语﹑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师﹑船匠﹑木工﹑铸工﹑锻工﹑玉工等各行工匠。随行有长期居留的留学僧﹑留学生和短期入唐﹑将随同一使团回国的还学僧﹑还学生。还有从事保卫的射手。初期使团共二百余人,乘船两艘,以后增为四艘,人数增至五百余人,但其中只有少数主要成员被允许进入长安。

唐帝国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

日本主动与唐朝外交为了服务于日本当时对唐 朝外交的双重政策,遣唐使最先必须学习唐朝先进的体制,担负起改革日本国内体制的使命,以帮助其改革本国内落后的体制, 并建立先进的唐朝式的中央集权的体制 。其次与唐朝相对立,为建立倭本制和保护在半岛的既得利益,大力推进地域册封体制 。可见为推进日本国内的大化改新等诸项改革, 遣唐使既要吸收借鉴唐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先进经验,又要为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探察与调和唐朝在半岛的利益

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片刻网 密室逃脱三人运...
密室逃脱:三人运动的绝境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三个陌生人被困于一间看似普通的房间里。墙壁、地板和天花板都用上了厚重的木质材料,门口则被锁得严实,没有任何...
兰彦岭 中国历朝历代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强大的国家,其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和展示手段...
听书宝 中国历史文化朝...
高启(1336-1374),明初著名诗人,以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
宓字怎么读 朱允炆下落之谜...
在朱允炆的神秘下落之谜尚未揭晓之时,我们不禁思考,古代的按察使又是如何与现代官职相呼应的。按察使曾经主管一个省份内的刑事法制,行使着如今政法委员会(政法委...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