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悲歌朱高炽登基仅一年何其短暂的一生
在历史长河中,有些人物的命运似乎注定要充满传奇色彩,而朱高炽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故事。作为明成祖朱棣与徐皇后所生的长子,朱高炽自幼便展现出一颗沉静而知书达理的心灵,因此深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在父亲成为燕王时,朱高炽被立为世子,即将继承燕王之位。
尽管如此,父亲对他的期望并不大。因为他肥胖、喜静厌动,与年轻时英勇无畏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而且这个儒雅仁爱、处事温和却缺乏杀伐决断的人选,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封建制度下,也只能是选择了最简单的途径——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继承人。
然而,这个体重近300斤需要两个内侍架着两臂才能行动的少年,却在一次关键时刻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当“靖难之役”爆发时,父亲留守北京的是这位懦弱笨拙的大儿子,而不是那些被看好的其他儿子。在万人之军面前,他有惊无险地抵挡住了建文帝大将李景隆50万大军,这次良好的表现至少减少了一些父母对于他的成见。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无法取代那两个更为勇猛和英武的兄弟——朱高燧和朱高煦。这两个兄弟都曾多次在战场上救驾于危难之中,更重要的是,他们性格上的酷似,以及他们英勇果敢的情怀,让他们成为真正能够继承家业的人选。
随着时间推移,一系列事件逐渐消除了换太子的可能性。解缙等大臣通过各种方式劝说,最终成功地打动了皇帝的心。他开始更加倾心于自己的孙子瞻基,因为瞻基聪明机警,又能感受到古代圣君那样治国理想,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接班人。而这一切,都让人们认为虽然当年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但他的功绩并未因此而减损,只是由于执政时间过短,被许多人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