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奇闻录中国经典历史故事精选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蜀汉的丞相,他以智谋著称,被后人尊为“卧龙”、“羽扇西樵”。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故事,那就是“草船借箭”。
分点:
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地借箭,是因为他深谙用兵之道,明白战争中的重要性。
在一次对抗曹操的大战前夕,诸葛亮得知曹操军中箭矢不足,而自己手下也正好有大量草料。于是,他想出了一个计策,将草料堆积如山,让曹军误以为是敌人准备了攻城工具。曹军因此认为蜀汉即将发起攻击,不仅派出大批士兵围困这些“攻城器具”,还将自己的宝贵箭矢全部放弃给予守卫者。这次行动不仅保住了蜀汉的手中剩余的箭矢,还使得后来蜀汉在战争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这个计策体现了诸葛亮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卓越的战略思维和机智应变能力。
除了这个故事以外,诸葛亮还有很多其他令人敬佩的地方。他曾经为了筹集粮食而提出“五路取荆州”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在政治上,他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能够迅速地了解到刘备的心意,并且与其保持着密切关系,最终帮助刘备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力量。
诸葛孔明并非只是一位英勇武力强悍的人物,更是一位博学多才、文采斐然的人物。
记得有一次,孔明正在江边钓鱼时,与同僚们闲聊起来,其中有人提及到一种叫做“白鹤”的稀有的鸟类。孔明听后,便立即指挥手下去寻找这只鸟,以此来考验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纪律性。此举虽小,却显示出了他细致严格、注重实效管理的一面。而且,在他的指导下,这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士兵们对于野外生存技能,而且增进了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加深了大家对于领导者的信任。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一个孤独无援的小人物,但是实际上,他拥有极为广泛的人脉网。
例如,当北伐期间魏延反叛时,由于内部纷争严重,一时间连刘备都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一危机。但是恰逢当时已经被贬职回家的张飞,对此事件持有看法,从而向刘备推荐了一些可靠人才,最终解决掉这一问题。此事说明,即便是在逆境中也不失其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张飞,以及那些默默支持他的朋友们,他们都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的一个例子,就是关于他临死前的遗言。
在病重的情况下,孔明仍旧考虑国家大事,对待最后几天生命仍旧坚守理想信念。他告诉关羽:“君若遇害,可自取富贵。”这句话表达的是,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或者危险,你可以选择逃离,可以选择活下去。这其实是一种宽容与理解,也反映出他对朋友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身处末日,也没有忘记着国家大义,没有忘记着友情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