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从宋到元变化多端下一站呢
在金末的动荡中,一位理学家、教育家的故事悄然展开。许衡,在1209年5月8日出生于新郑县城西阳缓里,他的祖籍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为了避免战乱,许衡的家庭搬到了新郑。他出生入死地勤读书,从小就表现出了超群过人的聪明才智。
七岁时,许衡便开始学习,不满足于老师的回答而不断追问。在家人眼中,他似乎对知识有着无限渴望。即使面对贫困,也没有阻碍他借阅和抄写书籍。他曾经在一个算命先生那里看到了《书经》的解释,这让他深受启发,并将其手抄回去细致研读。
尽管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许衡并未放弃他的学习梦想。他不仅坚持阅读,还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学者交流思想。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得到了程颐、程颢及朱熹的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
后来,许衡移居苏门山附近,在那里与其他学者如姚枢和窦默进行深入探讨,他们的话题涉及广泛,从经传到子史,从礼乐到名物,再到星历、兵刑等领域。这段时间对于许衡来说,是他思索纲常伦理国家之道的一段重要时期。
随着历史的发展,忽必烈被封为秦中的统治者,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便召请了许衡担任京兆提学。当忽必烈南征的时候,許衡归乡怀庆,而那些在京兆受教的人们却难以割舍他们敬爱的师傅,只能送他至临潼,然后再次返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