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梅吊孝全场数据分析揭秘豫剧票房背后的数字故事
数据驱动:秦雪梅吊孝全场背后的数字故事
在河南省的近二百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八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广大城乡,演出2500多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演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从十几个戏箱的物资发展到现在拥有90多个戏箱的演出装备。这个剧团,就是以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为团长的河南海燕豫剧团。
自幼就是小戏迷
索海燕(图)是河北省磁县人,生于1967年。此地临近河南安阳,生活习惯同于豫北,老百姓爱看豫剧。索海燕自幼就是一个小戏迷,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站在电线杆旁边听广播中的戏曲节目,全神贯注,如痴如迷,不忘吃饭。在1976年,她考入了磁县戲校,这里招收的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其中有她后来的丈夫冯顺英。
劇校虽是縣辦,但很正規,其老师多数是從劇團退下來的一些老藝人,他们懂戲會戲,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在这种环境中,索海燕练就了扎实的文武双全基本功。
1981年,索海燕和冯顺英从磁县戲校毕业后,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当演员。1985年,一起调到邯郸市東風劇團。1992年,一起以尖子人才调到河南省濟源市豫劇團。1999年,他们又一起從濟源市豫劇團辞职,组建了海燕豫劇團。
有幸拜師常香玉
在等待与常香玉见面14年的时间里,她参加“梨园杯”全国豉剧比赛并获得金奖,并最终在1991年见到了她的偶像。她激动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当她参赛第六届香玉杯艺术奖时,由于胆怯,没有申请,而是在常香玉老师鼓励下,最终成功参赛并获得荣誉。这一次经历,使她受到了锻炼,并深刻理解到了常老师宽容、大气的一面。
创业伊始百事艰
对于一位年轻的 豁国派 幽皮 演员来说,有机会成为常香玉门下的弟子,是件非常荣耀的事。但这份荣耀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低谷状态的戏曲行业形势,使许多剧团景气不好,即使济源市幽皮 剧团也不例外,对艺人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都很差。另一方面,更大的挑战来源于亲友们对她的反对,他们认为学过艺的人至少要有稳定的收入,而不是冒险去办自己的剧团。而且,当初他们反对她学艺的时候,那种担忧已经过去,现在要放弃稳定的职业,再次投身无保障的事业,将会更难以接受。但尽管如此,性格坚强的索海燕认定了要破釜沉舟,用自己所有积蓄3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为梦想奋斗着。她抵押了房产,以此作为办好自己的舞台所需资金,从而开始了一段艰难卓绝的人生旅程。
后续内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