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挂帅河南豫剧在社会舞台上的辉煌盛放
在河南省的众多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中,有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民营剧团,它凭借八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将豫剧带到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和江苏等地,总共进行了2500多场演出。从最初只能演出四五个剧目,到现在能够不断推出20台不重样的大戏,这一成长历程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坚持与创新精神。此外,他们也从最初仅有的十几箱物资发展到了拥有90多个戏箱的完整装备,并且还清了筹建时的数十万元借款,同时积累了稳定的资金流。
这个剧团是由青年表演艺术家索海燕担任团长,她夫婿冯顺英则负责外交事务。自幼就对戏曲有着浓厚兴趣的索海燕,是河北磁县人,她在1967年生于一个爱好豫剧的地方。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戏子,从小她就在学校里表现出了极高的文艺素养,不论是在放学后听广播还是观看街头锣鼓,都能全神贯注地沉浸其中。
1976年,索海燕考入了当地的一所戏校,这里的老师都是来自各大剧团退役老艺人的经验丰富之师,他们要求学生们练习唱做念打,以及各种基本功,每一种都必须精通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索海燕不仅培养出了扎实的基本功,还学会了一手好歌词,一手好刀光剑影。
1981年毕业后,索海燕和冯顺英一起被分配到磁县豫剧团工作,在那里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也开始逐步走上了自己的舞台道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们又分别调往邯郸市东风剧团,然后是济源市豫剧团,最终在1999年决定辞职组建自己的民营劇團——河南海燕豫劇團。
然而,这条路并非平坦无阻。面对困难和挑战,索海燕没有放弃。她曾经拜师常香玉,并在1996年参加“香玉杯”艺术奖评选,最终荣获金奖。这次参赛对于她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让她认识到了常香玉作为一代宗师的大气和宽容,以及对不同流派人才的一视同仁。
2000年代初期,当时处于低谷状态的戏曲界,使得很多剧团都遇到了困难。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索海燕更加坚定了自己办自己的决心。她向常香玉求教,并最终获得支持。在亲友们反对的情况下,她毅然决定破釜沉舟,用30万元启动资金创建自己的队伍,即便这意味着倾家荡产,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她的梦想,也是为了传承并发展中国古典戲曲文化的一个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