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才子中的奇才许衡(1209年1281年)
许衡,金末至元初的杰出理学家与教育者,在1209年5月8日出生于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其家族世代务农,但许衡自幼展现出非凡的学习欲望和聪颖之才,早在七岁便开始了学习之旅。在他的求知心路上,他曾经连续换过三位老师,并因其超群的理解力和深邃的问题而让老师感到惊讶。
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远涉千里借书抄书,以满足自己的知识渴望。他对《易经》的研究尤为深入,从一个算命先生那里偶得一本王弼注释的《易经》,他便用心钻研,不顾外界动荡与战乱。天兴二年的蒙古兵临新郑时,他仍坚持不懈地学习,与众人渡过难关。
后来,许衡流浪到鲁、魏之间,又回到怀庆路,不断探索和交流学问。他在柳城从姚枢处获得程颐、程颢及朱熹等大师们的著作,这些宝贵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思想世界。在苏门山居住期间,与姚枢及窦默等志同道合的人士共同探讨诸多领域,从经传到子史,再到礼乐名物、星历兵刑食货水利等,无所不谈。
许衡深刻认识到“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他将这一信念落实到了生活中。在河北大名府讲学期间,由于他的恭谨执教态度吸引了许多求学者,因此人们尊称他为“鲁斋先生”。1254年,被忽必烈征召担任京兆提学,当时正值忽必烈南征,许衡回归怀庆,而京兆地区的学者都希望留下他,只能送至临潼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