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大理凯旋而归军事与战争的英雄在胜利的怀抱中重返故土
忽必烈受命于宪宗二年(1252年),领兵远征大理,展开了其在漠南的首次重大军事行动。作为蒙古帝国向南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场远征不仅是对南宋的战略包围,更是与攻取吐蕃相辅相成的关键步骤。段氏大理国,因君孱弱,国势衰落,为蒙古军提供了良机。
七月,大军从杩牙祭旗启程,由兀良合台统领三路军队,而忽必烈则负责上统辖。在浩大的征云南大军中,包括兀良合台部、诸王抄合、也只烈所部及汉军等。随行侍臣如刘秉忠、姚枢等人,他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雪山之旅,其中忽必烈因足疾被迫徒步。
冬至,大理城终于被包围,尽管城池坚固,但守将高祥背城出战失败。大理国王段兴智逃离后,被追击者杀死。大理陷落后,一时间欲置民众于死地,但刘秉忠、张文谦等人的劝谏使得这一举措最终未执行。而姚枢撰文致祭,对三名使者表示哀悼,并赐予抚恤金给他们家属。
1244年春,忽必烈班师回北方,而留下兀良合台驻守和刘时中为宣抚使继续治理云南。不久,大理归降并面见蒙哥汗,其成功也标志着蒙古帝国西南边疆进一步拓展,并为未来对东亚乃至印度半岛地区的扩张打下基础。此役成果,不仅增强了忽必烈在后来的汗位争夺中的支持,也铭刻在平云南碑上,以纪念这段历史上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