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双烈仰韶文化的两面模样
扬州双烈:忠义的咽喉
在1276年的那一天,李庭芝和姜才,在扬州百姓的痛哭声中,以身殉国,他们的英勇就义,让后人铭记。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一弯寒月映照着千年瓜洲渡口,那里发生了一个关于忠诚与牺牲的故事。
火把之中,双方厮杀了一夜,姜才追至蒲子市,但元兵大举来援,他只好突围回扬州。扬州被元兵包围两年,粮食断绝,但仍在死守。元朝无法,只好派使者拿着归降诏书到城下宣读:“汝等为我旧臣,我在临安时即下诏书要尔归顺……望勿负我望。”话音未落,姜才一箭射去,元使者坠马身亡。
李庭芝和姜才效忠的已不是皇帝或太后,而是江山黎民了。在南宋行朝调二人到福安后,他们刚率兵出城,就被制置副使朱焕开城降元。李、姜只好进驻泰州,却又遭遇泰州守将降元。不愿意再战,李庭芝投池自尽,被捕;患背疽不能应战,也被俘。
夏贵监斩他们时,一位老人颤悠悠地走过来,为他们送行,并以馊馒头相赠。这段历史让我们思考,当国家衰败时,每个人都有选择逃离或者继续战斗,这二人的选择,是对忠诚与信念的一种最终确认。而“双烈祠”成了纪念他们这一生的象征,它承载着一种不屈不挠、直至生命最后一刻都要维护自己所坚信的事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