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太极练至化境威势如虹
在中国武术的众多拳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哲学和实践而闻名于世。它强调顺应自然,追求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练功过程中,古代武术家会选择合适的时间、气候、地形和方向,以此来吸取自然之能,从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中汲取力量。这一理念,与道教中的“采气”法则相呼应。
太极擒拿九式动态教学,每一式都蕴含着深厚的内涵:
第一招周郎折箭,展现了敏捷机警的一面;
第二招擒打逆拿,则是巧妙运用力度;
第三招走马回头,是对空间判断超凡脱俗;
第四招高采仙果,让人感受到轻松自如;
第五招肘推折腕,更显出柔韧不屈;
第六招封领转拿,则是精准控制敌人的举手动作;
第七 招捋扣勾肘,是一种紧密接近、灵活变化的手法;
第八招高探臂拿,让人感觉到宽广无边;
最后,第九招含胸托肘,是一种内外兼修,无懈可击。
太极十三字行功口诀简洁而富有层次:掤手两臂要圆撑,体现了稳固基础;动静虚实任意攻,不拘泥于形式;搭手开挤掌使,用力得当又不失柔软;敌欲还着势难逞,即便对方反击,也能迎刃而解。
按手用着似倾倒,为的是在使用力时保持平衡;二把采住不放松,即使双方力量相当,也能牢牢控制局面。
来势凶猛挒手用,用力的同时要随机应变;肘靠随时任意行,使得整体移动流畅自如。
进退反侧应机走,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灵活调整步伐;顾住三前盼七星,即使是在快速移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晰思考。
至于敌人逼近来打我,可以迅速闪避正中定横中,不仅防御有效,还可以及时反击。
这就是太极十三字中的精髓,它要求我们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力。陈鑫《太极拳经谱》指出了这一点:“至疾至迅,缠绕回环”,即便速度快也要有序循环,“离形得似”,即使看上去像是一种模糊,但其实非常精确,“何非月圆”,就像月亮最为完美的时候一样,“精练已极”,通过长期锻炼达到最佳状态。“越小小到没圈时,应归太极真神妙”,即便到了最细微处,也应该保留那份纯净无瑕的心境。到了化境,那些圈套全部融入身体里,如同积聚全身之力发之一点,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