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名人孙逖公元695年761年是谁
孙逖(696—761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市西南的博州武水。他的祖父希庄曾任韩王府典签,而他的父亲嘉之则是唐朝初期的进士,后来官至襄邑令。由于父亲早逝,孙逖从小便依靠外祖家生活,这段时间里他曾被误认为是涉人,因为他在客居涉、巩间期间。
孙逖自幼展现出了非凡的文学才能,他敏锐而警觉,对学问有着深厚的造诣。当时仅15岁,就拜访了诗人崔日用,并以《土火炉赋》赢得了崔日用的赞赏,从此与他结下忘年之交。此事使得孙逖在文坛上逐渐闻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逖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参加科举考试,不断登上高位,最终被唐玄宗召见并擢升为左拾遗。在张说宰相的推荐下,他又担任集贤殿修撰和考功员外郎。在考功员外郎期间,他选拔出了颜真卿、李华、萧颖士和赵骅等多位海内名士,他们都在书法艺术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之后,孙逖历任中书舍人、刑部侍郎和太子左庶子等职,最终官至太子詹事。一生中的最后荣誉是谥号“文”,其死后被追赠尚书右仆射。
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孙逖不仅诗词流传千古,而且对制诰也有极高的地位,被称为“制诰之长”。虽然他的文集散佚,但《全唐文》中辑录有六卷,其诗歌作品也收录在《全唐诗》中,有59首,其中包括一些流传甚广的小令,如《宿云门寺阁》,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幽雅高峻的寺阁,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