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之星桑振君如同皎洁的月亮照亮河南文化的夜空
桑振君:豫剧六大名旦中的明珠,艺术成就绚烂如星辰
在豫剧的海洋中,桑振君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河南文化的夜空。她的名字,与陈素真、常香玉并列,为世人熟知。在长河流淌的时间里,她以卓越的舞台表现和深邃的人物刻画,让《对绣鞋》、《打金枝》、《白莲花》等作品成为永恒的经典。
她不仅是一位演员,更是一位导师。在罗云这样的戏剧导演看来,申凤梅越调唱腔设计之所以有其独特之处,便是借鉴自桑振君那样的唱腔技巧。而在2000年,当“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桑振君从艺66周年暨桑派艺术研讨会”盛大举行时,一些领导和专家纷纷赞誉她,是一位久负盛名、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艺术家,是与陈素真、常香玉齐名的大师。
尽管身为老前辈,她却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分门户。她曾驾车千里迢迢,只为了去看望她的姐妹——申凤梅,并与马金凤合作录制了《投衙》。与陈素真的关系更是亲如同胞姐妹。即便到了75岁高龄,她依然不顾身体状况,在2003年前往许昌指导青年演员排练《桃花庵》和《秦雪梅观文》,展现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
当76岁高龄的时候,她仍旧被邀请担任梨园春擂主大奖赛总决赛首席专家评委。这份荣誉证明了她在豫剧界的地位,也彰显了她的影响力。在西华县,这位传奇女伶虽然离场已久,但人们依然以能多看看她的戏为骄傲,而她的碟子则 sells out 快速无余。
作为“三鼎甲”之一、“三贤女”之一的人物,其个人作品包括《对绣鞋》、《桃花庵》、《秦雪梅观文》、《打金枝》、《下陈州》、《八件衣》、《白莲花》(其中,《白莲花》的扮 演获得1956年的河南省首届戏曲汇演一等奖),每一部都承载着她对人物性格理解和情景认定的深度探究,以及对唱段优美化处理的一系列创新尝试。
随着年龄增长,桑振君继续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唱法,并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声音效果,即偷、闪、滑、抢,这种技巧被公认为是豫剧唱腔的一绝。她把情感传递给声音,用声线勾勒形象,使听者感到既细腻又生动,又跌宕又错落,以情感点缀音色,如同珠玉般清脆分明,如风拂过春天般摇曳多姿,最终形成了精巧、高雅的“桑派”艺术。
几十年的努力最终结出了丰硕果实。不仅民间称呼她为“12万”,即一场戏值12万,而且还有说法:“少串一趟亲,也要看看桑振君”。直到今天,当提起这位女性巨匠时,无论是在哪个角落,都能听到人们谈论她的传奇故事,以及那些让人神往的情感交流。